有这样一则故事:一位老人喜欢清静,可有群孩子天天到他家窗外的草坪踢球,老人不胜其扰。一天,老人对孩子们说,我很喜欢你们踢球,感谢你们让这里变得热闹,我决定给你们“奖励”,于是老人给每个孩子一些“奖励”。由于有了意外的收获,孩子们踢得更卖力气了。随后,老人逐渐减少“奖励”的额度,直至什么也不给了。老人解释说,由于积蓄花光了,请孩子们免费来玩。孩子们顿时感到失望,从此再没来踢球,这里恢复了安静。
这是一个将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的故事。内部动机遵从的是内心意愿,外部动机则是在外界物质、荣誉等刺激下形成的。喜欢游戏、喜欢踢球,这是孩子的天性,是内部动机;为了奖励而踢球,是外部动机。当孩子们“为快乐而玩”的内部动机,转化成“为奖励而玩”的外部动机时,他们因此忘记了玩耍本身的意义。
内部动机具有持久性、稳定性、根本性的特点,人只有遵从内心的需要,做自我的主宰、内心的主人,才能在外界的诱惑面前,始终做到自尊、自重、自爱、自律。
宋元年间的大学者许衡,曾跟随一伙人避乱到河阳。由于路途遥远,十分口渴,道路旁有一棵梨树结了很多梨子,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,只有许衡一人端坐树下、不为所动。有人问他:你怎么不去摘梨吃呢?许衡回答:那梨树不是我的,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?有人讥笑说:现在世道都乱成这样了,这梨树早已没有主人了。许衡回答道:梨无主,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?许衡始终坚持“吾心有主”的自律意识和高尚品德,被后人传为美谈。
人称“关西孔子”的东汉时期名臣杨震,为官清廉,不谋私利。杨震做荆州刺史时调任东莱太守,赴任途中,路过昌邑县。杨震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,得知杨震赴任路过,王密“怀金十斤”前去拜访,以示感谢。面对送到眼前的黄金,杨震拒不接受,对王密说:“我很了解你,可是你并不了解我,为什么呢?”王密以为杨震这样说只是客套,于是压低了声音说:“这么晚了,没有人会知道的。”不料杨震听后生气道:“天知,地知,我知,你知。你怎么可以说,没人知道呢!”王密听后,羞愧而去。
如果把外在的名誉、地位、利益等作为行事的唯一动机,就会像为了“奖励”而踢球的孩子,忘记了玩耍的本来意义。正如有的贪腐官员,随着环境、地位的变化,逐渐放松了要求,放纵了欲望,“心为形役”“得寸进尺”甚至“欲壑难填”,最终走上歧路。
《菜根谭》有言:“无风月花柳,不成造化,无情欲嗜好,不成心体。”人生而有欲,向上向善的欲望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源泉,但当欲望异化为贪欲时,就必然会成为罪恶之源。以为“神不知鬼不觉”的事情,终究瞒不过内心。